以下内容转自北京市柔道协会。
柔道精神——“礼”与“理”的结合
其实一门课程究竟带给我怎样的感受很难用语言详尽地描述,无论是和伙伴的相识相知,还是对于柔道课精神内涵的品味,其实都是在一节节课里面积累起来的。在最后一节课之前去仔细回忆这门课的过程中究竟是怎样把这种感悟一点点加深的,对我来说大概是一件过分困难的事情。
初识柔道,它是一门充满矛盾的运动,在激烈的搏斗中不失礼节的周到,在大汗淋漓的训练之后又伴着音乐闭目冥想。这是其它运动所不能赋予的奇异的体验,带着对对手和场地的尊重,最平和的心态,去和其它运动一样的追逐胜利。这就让柔道场上除了运动的激烈与疲惫之外多了一点禅意。这样一来,对于柔道这种在战争与竞技,古典与现代之间交织产生的运动,更多了几分穿越时光而来的平和和安宁。训练之后闭上眼睛,听着音乐去想象空山鸟语,回忆今天所学所思,除去运动过后对于身体的放松,本身也是一个心灵成长的过程。对于柔道而言,本身就要做到时刻冷静才能目标明确,准确地判断对手和自己的情况等等,内心的安宁与平静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在反复的练习中,也正是因为内心的平和才能更准确地体会动作发力的角度、时机,只有静下心来,才不会因为有困难而轻言放弃,从而获得成长。哪怕以后不会再接触柔道这项运动,但是这门课带给我的反思的习惯和心境的历练却不会轻易被抹去。
柔道对于礼节和仪态都非常重视,甚至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都显得繁琐了。但是这正表现的是柔道的一种精神。柔道是作为一项运动而非伤害他人的暴力行为而存在的,甚至老师也提到在很多道馆对于学生的要求都是除了在危及生命的情况之下不能在外面使用柔道技巧。在这样的环境下,“礼”的存在就显得非常必要了,这不仅表现的是对于对手、教练、裁判和场馆的尊重,本身行礼就是对于自我心灵的一种收束的过程。行礼本身就是一个放平心态的契机和过程。
柔道不仅讲“礼”,更讲“理”。柔道精巧的招式,一动一静,一退一进之间其实都蕴含着自身的哲理,一个简单的拉手动作,如何能做到快而准,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少的消耗达到最大的收益,其实每一步都有其缘由所在。从这一点上说,柔道确实是一门值得花时间去钻研的运动,它从战场上杀人的技法演变到如今的竞技运动,自然一招一式都有其特殊之处,它的学术性也就源于这种历史传承而来的经验,今人也可以用物理、生物等各种学科的原理去解读,这些原理并不深奥,反而更能让我体会到柔道的精妙之处所在。
对我来说,能在北大附中高二有机会选一门体育课并去了解它蕴含的精神和文化,确实是非常有收获的。这一门课不仅是锻炼身体的过程,也是对于心灵的一种成长和丰富。
北大附中高二周若涵
年5月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将柔道正式列入校本课程,由北京市柔道协会秘书长王晓琨为教学总顾问,全国柔道冠军曾庆东担任柔道课程老师,进行柔道教学与课程实践探索。柔道将如何改变孩子们的未来?又会带来哪些不一样的教育创新?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发布一些自北大附中学生自发的柔道感悟,欢迎大家继续订阅!
以上内容转自北京市柔道协会公众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北京市柔道协会,长春白癜风医院哈尔滨最好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