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24楼影院(movie24luo)。
两个星期前,素有“日剧奥斯卡”之称的“日剧学院赏”获奖名单公布,最佳女主角奖由《重版出来》的女主角黑木华获得。
这部剧在豆瓣上拿到9.2分,征服豆瓣一众文青,但评论里却一堆吐槽女主演技的。事实上,这部燃剧的高分,柏林影后黑木华的演技,估计只占了1%的原因。
它让你明白富坚老贼为什么拖稿……才怪
爱看动漫的孩子都是内心善良的,不然,看到富坚老贼的“旅行”“学车”“学游泳”无节操拖稿理由,早就给他寄刀片了。
对我们这代人,动漫很多时候意味着热血中二。
小时候曾因为被窝看上课看被没收漫画杂志,中学时看完灌篮高手还去玩了几天篮球,八卦过小学馆集英社《少年SUNDAY》《少年jump》之间的恩怨录,明知道各种动漫改编影剧都是圈钱还是嘴上说不身体很诚实。
如果你曾经有过任何一样以上的“二”,这部《重版出来》必然是最佳剧集。
这种讲漫画相关的故事,有点像另一部日剧《食梦者》。但《食梦者》主要是从漫画家的视角叙述,而《重版出来》则是以漫画杂志编辑部为核心,全面呈现日本漫画工业中,漫画家,出版社编辑,销售、书店几者的关系,看完就知道:“一本漫画是如何诞生的”。
它会让你知道,一本漫画被无数人读到的背后,不止有漫画家,还有数不清的人为之努力。
一名典型的热血漫画主角,他的梦想必须可以将人煽得热血沸腾:
“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莱因哈特)
“我是要成为海贼王的男人”(路飞)
“与其有时间去找一种漂亮的死法结束人生的最后一刻,还不如漂亮的战斗到人生的最后一刻”(坂田银时)
……
作为造梦者,漫画家和编辑,自然也有这样的技能。
黑泽心,代号小熊,曾以奥运会冠军为目标的前柔道选手,因为意外受伤退役只能改行,在面试现场对扫地僧(社长)过肩摔后,意外顺利的成为一名漫画杂志的编辑。
作为一名怪力少女,她走路带风,坐姿如松,元气满满,笑容热烈,能融化所有的疲劳,永远都充满干劲,像谈恋爱一样争取漫画家的信任,搞定各种麻烦,甚至帮忙寻找离家女朋友。这样的傻白甜最后拯救了一干文艺属性的青年和老年漫画家,办公室怪大叔。
三藏山龙,资深漫画大师,画了四十年漫画,始终坚持提前三周交稿毫不麻烦编辑(想想某个连续休刊几年的人),但越来越拉长的画风被质疑为“过气”,找到了作画变形的原因,拿到奖后还向年轻的漫画家们发出挑战:我要跟你们这些对于我的得奖不屑一顾,以为只不过是老手大叔的成就奖的你,决一胜负。
“幽灵”小泉纯,销售部员工,自觉才华无处施展却又无可奈何,无精打采硬着头皮面对每天的工作,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似,像幽灵一样毫无存在感。后来终于明白自己工作的意义——漫画家画的再精彩,如果没有一个好的销售,来把漫画给推销到各个书店,那也会被埋没。
书店店员,要帮不知名的好书吸引顾客,还要经常更换书的摆放方式,以每次客人来逛书店,都能像来游乐园那么开心为目标。
无需讳言,在这个电子化的时代,纸质报刊杂志关停成为常态的今天,已经很少人喜欢印刷的书本,喜欢那股墨香,即使是动漫帝国如日本,漫画的销量也比不上上个世纪90年代黄金年代的辉煌,数字化转型之路又是分外困难。
剧里对这种出版业的挣扎求存也有诸多表现:卖不掉的杂志每年都要销毁,因为仓储费很贵;销量下滑的杂志要关停,哪怕刊登的漫画再精彩;销售员哀叹怎么都卖不动杂志;漫画书需要开始尝试电子化帮助销售;全部编辑要在推特注册sns账号帮助销售……
这种时代,这种行业,他们却依然坚守着,心无旁骛地专注于一件事,大概这就是日剧里所谓的“匠人精神”。
“即使漫画好看也不一定能够大卖,但是如果有自己提出想法行动的销售员,协作性强的责任编辑,还有热爱作品并向外推广的书店店员,只要这三者牢牢联手,就有可以将作品扩大化的可能。”
这些平凡的小人物,可能漫画读者根本没听过他们的名字,但却在认认真真的用心做事,不不是为了扬名天下,不是为了成就什么商业帝国,仅仅为了一本又一本漫画的“重版出来”,看似很微不足道,但他们全力以赴的付出,却很重,因此不凡。
好吧,这其实就是一个傻白甜女主认真向上,最后将身边的各路妖魔鬼怪洗脑成功,最后手牵手一起追逐梦想的故事。这样的剧本在日剧里都是寻常套路,本质上还是日漫那种“友情,努力,胜利”的延续。可楼主还是该死的感动了。
也许是因为题材与书有关,与漫画有关吧,阅读后能触动我们的灵魂,能在人生的黑暗泥泞中点燃明灯,能让你明白为何生而为人。
正如社长说的,“我们每年都会出版很多书,这是我们的骄傲。生存而言,或者书本不是必不可少的,即使不看书也可以活下去,但是,只需要一本书,就可以撼动人生,也可以拯救某个人。”
《编舟记》里,楼主曾为那些潜心编字典的编辑感动得一塌糊涂。在《重版出来》里,作为一个少年时代曾受惠于漫画的人,一个曾在失落时靠民工漫燃烧小宇宙的人,同样很想给那些漫画家、编辑、销售、店员说一声:
这样的时代,有你们的存在,太好了。
梦想如毒药?不成功者残酷物语
作为一部讲述梦想的燃剧,三元素必不可少:友情,努力,成功。
天朝的电视剧,多数聚焦在“成功”上,而且这个成功基本就是指赚钱。努力很重要,梦想很重要,可是成功更重要,因为钱太重要了。
很少有剧集会问:如果努力过后仍然不成功呢?可能因为机遇,才华,性格等原因,很多普通人穷尽一生努力,都打不开梦想圣殿的大门。
如果只讲述成功者的努力,这样的剧集就是只知问卷天堂喜悦,未闻地狱痛苦。当然,作为一部高分神剧,本剧同样有“努力了然后失败了”的残酷现实。
“毁人安井”和“终于放弃梦想的沼田”,各自曾为梦想奔跑,但一个在中途停下了,一个放弃了。
编辑安井,条纹衬衫爱好者,没有远大理想只知道赚钱,视梦想如毒药,喜欢泼人冷水,6点后关机不再工作回家陪老婆孩子,追求销量,和漫画家几乎没有交流,把漫画家看作生产工具:按时交稿保证质量,为了销量,可以命令漫画家推翻一切,因此又叫毁人安井,与元气少女小熊刚好形成鲜明对比,在推特上开了账号“编辑者残酷物语”,多数时候是吐槽小熊的各种不知天高地厚。
编辑者残酷物语:
(1)漫画是生意,不是梦想的寄托处。
(2)一定要死守截稿日,并且保持作品质量。对漫画家的期望就只有这些而已,因为漫画就是商品。
看似与梦想背道而行,但曾经的他是比现在的小熊更热血更有激情的青年,全心全意的扑在工作上,明明那么努力那么尽职,但因为公司追求经济效益漫画杂志停刊,他失去了漫画家的信任,而且还收到了妻子的一纸离婚书,理由是他一天到晚只记着工作,甚至忘记孩子的生日。
“漫画家拼命地画,编辑回应他们的努力。认真讨论,精雕细琢,创作出无数作品。但是,无论创作出多精彩多棒的作品也好,公司看重的是数字,只是数字而已。”
于是现在的不再谈梦想只谈销售的安井诞生了。这样的安井很可恶吗?在出版业衰落的今天,如果没有这样追求销量的,能保证每本刊物都大卖的编辑,再多的梦想可能都不能阻止这家杂志社的关门命运。
剧里有个场景。妻子跟安井说,”你可以再多花一点时间在工作上的“。他说了句,”只是换了方式而已。“
带着梦想工作的人是幸福的,但现实是,一部分人的追求梦想,需要另一部分人支持并作出牺牲。追求数字的安井,对梦想呲之以鼻的安井,不被人理解的安井,其实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在黑暗中默默的守护着《VIBES》。
剧里描述的另一个不成功者,沼田,是彻底的放弃了坚持了20年的漫画事业。
20岁就得了当时的新人奖,起点不可谓不高;给一流漫画家当了十年的助手,机遇不能说没有;拥有漫画家必备的画工,才能也不缺乏。却一直都没有画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出道,自嘲着,继续着。
直至有一天,看到画工奇差但内容极有趣的天才漫画家的画作时,他才终于直面自己的内心:自己并不适合当一个漫画家。最后,放弃了成为漫画家回去继承居酒庄。
沼田可能更接近大部分平凡俗人的状态,为梦想付出的努力和心血丝毫不比人少,但却比自己年轻的,比自己更晚入行的都成功了,自己却还是默默无闻。
更可怕的是,这种不成功甚至不能找借口推给运气等外因,而千真万确是因为自己的天赋不够优秀。
被人传颂的天才注定是少数,注定平庸的凡人太多。曾经我们都以为自己是改变世界的天才,最后发现是只能改变自己的凡人。
对于一个为梦想坚持20年的人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比认清、接受自己没有才华这件事更痛苦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明白自己的无力然后坦然离去的。
沼田和“漫画家”的梦想告别了,但他在自家酒庄上挂出的那个漫画广告告诉我们,他对漫画的喜欢不会改变,只是换了方式而已。
梦想也许多数时候不会实现,但在远离梦想的平凡生活里,它依然会发光,会闪耀你的人生。
最后,作为天朝同样不景气出版业的一员,楼主想给自己推荐本剧颤魂力max的鸡汤图,也许也适用于各位:
关于日剧,相关推荐1、《今天我们聊一聊日本女优,附无码高清图》;
2、《纪念那些年日剧陪我度过的漫漫长夜》;
3、《80多岁的他已拍了80多部电影,且只拍小人物的喜怒哀乐》;
4、《如果只讲梦想如何破灭,这部日剧拿不到9.3分》。
不太相关推荐
有了kindle有了甘露聚糖肽 副作用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