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战狼2不做压迫者也不做被压迫

年,《战狼1》热映,在观众中掀起了一阵民族主义的热潮。我当时写了一篇影评,称其为“马戏团式的民族主义”。如今《战狼2》再次热映,掀起了比两年前更高的观影热潮,但原来存在的问题,并没有解决。

在展开正式的讨论之前,笔者首先要对《战狼》系列的主创吴京表示敬意。十八大之后,中国梦、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的提法横空出世,但文艺界对此的态度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并没有创作出相应的文艺作品,反而有《车里土欠》一类专门刨根挖坟,否定“道路”正当性的小说出现。

《战狼》系列可谓用艺术的形式诠释“中国梦”、“文化自信”的有益尝试——好莱坞也无非是在不断再生产“美国梦”——虽然有点泡沫,有点“马戏团”,但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有了作品做讨论的平台,我们就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可以不断提高。

有评论盛赞“《战狼2》毫不掩饰地张扬了中国在崛起、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这一最大的当代史事件,展示了中国人的自信和力量”,不过在我看来,《战狼2》其实凸显了当下中国所面临的种种困局。

哪些困局呢?

第一,国际困局。

《战狼2》很多人都看过,没看过的也可以自行百度,故事情节这里不再赘述。

在《战狼2》中,“非洲某国”突然陷入动荡,在这里工作的中国医疗专家陈博士及其团队和富二代卓亦凡投资的企业陷入危局。陈博士代表了中国的影响力,中资企业代表了中国的经济利益,现在面临同时丧失的危险。

怎么办?合乎逻辑的答案是派军队保护。在影片中,确实有一支中国海军舰队到达了,但舰队指挥员说,由于没有得到联合国授权,所以不能在此使用武力,他们只负责撤侨,因此只能让已经撤退到军舰上的前解放军某部特种兵冷锋自己去和叛军以及来自欧洲的白人雇佣军周旋,并且不能提供任何支援,军舰等待他的时间也只有18小时。

我擦,这不是撒手不管,让冷锋、陈博士和中资企业都听天由命吗?

没有得到联合国许可仅仅是托词,真正的原因当然中国政府不允许。

犹记得年,《中国不高兴》一书出版,其中提出“持剑经商,大国崛起的制胜之道”,引发激烈争论。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在现实当中,问题就这么快、这么严峻的摆在了中国面前:要么通过武装干预保护自己的利益,要么丧失自己的利益。没有第三种选择。

这当然不仅仅是影片的虚构。年,利比亚内乱爆发,中国启动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撤侨行动,撤侨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但中国在利比亚数百亿美元的投资却打了水漂。

困局使我们意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才是“世界秩序”这一国际“公共产品”的最大提供者。美国凭借巨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建立了世界霸权,扮演了“世界警察”的角色(当然美国主要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这里不展开论述),中国晚近三十多年主要是在“美国治下的和平”中获得发展的,中国经常谈到的“做负责任的大国”,指的就是对这种秩序负责。

中国对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的依赖,是美国能够多次成功敲诈中国,以及每当中美发生纠纷,通常是以中国让步而告结束的基础性原因。

现在的问题是,“世界警察”已经疲惫不堪,家里也没有余粮了。在“非洲某国”,美国的领事馆关闭了,久负盛名的“海军陆战队”也没有出现,总理被叛军当场击毙在办公室,中国怎么办?

中国有几种选择——

1、支持原本亲华的政府,镇压叛军,必要是直接使用军队;

2、不支持任何一方,但使用武力维护和平;

3、不介入该国政局,但派部队保护中国在该国的利益;

4、撤侨,但放弃在该国的利益。

无论是在影片中还是在现实中,中国选择的都是第4种。这意味着中国还没有考虑好在当下的世界格局中扮演何种角色。

中国该怎么办?

接替美国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美国做警长,中国做副警长吗?

如果中国选择第1、2、3项中的任何一项,那么这和十九世纪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采取的令中国遭受巨大痛苦的炮舰政策有什么区别呢?要知道,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借口就是“保护侨民”,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借口就是“保护铁路”。

难道中国打倒列强就是为了让自己变身为列强吗?

所有这些问题,中国自己都没有想明白,这个困局,仍然困扰着中国。

第二,文化困局。

熟悉好莱坞的人都明白,《战狼2》其实讲述了一个典型的好莱坞故事,也可以说,是一个好莱坞电影的赝品——

一个原本生活有点潦倒的前突击队员、前海军陆战队员等,由于受到某种刺激,做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或者从科学狂人手里拯救了地球,或者击退了外星人,或者消灭了恐怖势力),然后带着被自己拯救并不可救药的爱上了自己的女人(这是他的奖品)悄然回家。

冷锋和他的旅长的关系,其实也直接拷贝了兰博系列中的兰博和“上校”之间的关系。

形式上的借鉴也就罢了,更要命的是支撑冷锋的价值观和美国的兰博也是完全一样的——个人英雄主义,尤其是在女人面前的个人英雄主义。冷锋到非洲,就是要为他的女人复仇,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得到了自己的“奖品”,一个来自美国的女医生Richal。

顺便说一句,这里我们看到了面对不同肤色时的微妙选择:尽管身在非洲,但黑人只能做“干儿子”、“干女儿”,美国人才是女神,做女朋友才是一种值得夸耀的奢侈品。

现在问题是:靠把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内在化来成为英雄,真的能够使我们获得文化自信吗?

把冷锋剥开,从里面跳出来的是一个兰博!这意味着,如果冷锋是一位值得骄傲的英雄,那么兰博就是英雄的英雄。不是吗?

打个比方。如果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武林豪杰霍元甲、叶问,不是用中国武术,而是用拳击打败了美国大力士,用柔道击败了挑战的日本武士,他们还能够让我们产生对中国武术的自豪感吗?

我们可能仍然会钦佩霍元甲和叶问,但我们会更低的匍匐在拳击术、柔道乃至美国和日本文化之下。

在毛泽东时代,中国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那个时候,支撑中国英雄的价值观是革命英雄主义,也就是说,英雄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革命,或者说是为了整体利益。

靠着革命英雄主义的支撑,狼牙山五壮士们在抗日战场完败了日本武士,黄继光,邱少云们在朝鲜战场完败了美国兰博。

但令人感到悲哀的是,经过精英们三十多年耐心细致的解构,革命英雄主义已经变成了毕福剑们酒桌上的玩笑和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地址
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youwang.com/rdly/791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