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候的高凤莲是人们街头巷尾热议的对象,但她一点儿世界冠军的架子也没有
1992年,带着一身伤病的高凤莲退役了从辉煌的事业巅峰回归到了平凡,高凤莲得到了自治区政府的关心,她也从未停止想再一次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的冲动,时时关心着自治区的柔道运动,并身体力行地做着慈善事业
“凤莲精神”是这样形成的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后,中国女子柔道在无差别级上涌现出了好几位年轻选手,但谁也没有能力取代号称“攻不破的万里长城”的高凤莲中国女子柔道队出于培养新人,决定派另一位参加亚运会柔道比赛,领导不好意思地征求高凤莲的意见:“让她上吧,你拿个成绩、她拿个成绩,别人再拿个成绩,我们队里就有了三个获奖者呢怎么样?”领导以为会被拒绝,柔道怎么练没想到高凤莲毫不犹豫地同意了高凤莲的举动感动了教练和队友,作为一名取得一定成绩的运动员,能做到这点很不容易教练要求所有队伍学习高凤莲这种不计个人得失、乐于奉献的凤莲精神
一年后,在同一赛事中,高凤莲再次显示了雄厚实力,在女子72公斤以上级比赛的前三轮角逐中,她轻松过关决赛中,她顽强奋战,战胜了最后一个对手雷·西格蒙德,卫冕成功,还获得无差别冠军同年12月13日,高凤莲还在第四届国际女子柔道锦标赛的女子72公斤级以上柔道比赛中,以“袈裟固”技术击败队友夺魁
在她织毛衣过程中,13岁的女儿不满意了:“你都从来没有给我织过毛衣呢”高凤莲耐心地说服女儿:“你在妈妈身边一直被疼爱,有些孩子却从小失去了母爱,我们要把爱心给更需要柔道品势爱的人” 高凤莲的爱人有病在身,自己也一直被过去训练落下的病痛困扰着,但她还是每天抽出时间,一针一线地织,一边织一边学,织得不好拆掉重新织有人建议高凤莲去找个人来代替编织,只要有一份心就行了高凤莲说她自己也想过雇人织,可还是觉得自己亲手织,才能领会到那份爱心,就当自己又多了一个孩子
“把比赛机会让给年轻选手,我就做她们的陪练”——她不计个人得失,甘作人梯的精神得到薪火相传
11月10日,72公斤以上级柔道比赛开始了,高凤莲竟然真的穿上“一顺鞋”上了赛场,凭借自己的大块头和技术,三下五除二地击败了捷克斯洛伐克运动员第二个上场的是实力很强的荷兰柔道名将,不仅力量大,技术也不错高凤莲展开双臂,荷叶似的大手像钳子一样柔道段位朝对方伸去,左手拉住对方右臂,一个背步转体,瞬间将对手摔倒在地,马上又全力扑下去,上身紧紧压住对方,使对方30秒内翻不了身,高凤莲获得胜利,夺得银牌,是我国女子柔道史上第一块世界比赛的奖牌第二天进行无差别级比赛,高凤莲先后战胜了保加利亚和日本的选手,又夺得一枚铜牌
“教练,我是农村来的,吃得了苦,你说咋练就咋练”——她克服自身不利因素,一个动作,每天要重复上百次
“就穿‘一顺脚’的鞋比赛吧,不怕,我脚板硬着了!”——她凭借大块头的身体和过硬的技术,轻松击败各路对手
1983年,董雅臣受命参加组建国家女子柔道集训队,立即把高凤莲调到国家女子柔道集训队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训练,高凤莲又掌握了“外卷入”的技术动作,柔道竞柔道的装备技水平得到了飞速提高1983年9月,全国第一届女子柔道锦标赛在合肥举行,高凤莲在比赛中夺得了72公斤以上级别和无差别级两项冠军紧接着,在12月的日本福冈女子柔道邀请赛中,高凤莲首次为我国女子柔道项目升起了五星红旗
在上个世纪80年代,高凤莲的名字在北疆草原家喻户晓这位出身普通农家的女孩,苦练柔道,别人吃不了的苦她吃,别人受不了的累她受,成为我国女子柔道运动的第一位世界冠军,也是女子柔道运动“三连冠”的世界第一人
教练董雅臣被高凤莲的诚意打动了,抱着先练练再说的态度,把她招进了柔道队高凤莲十分珍惜这个机会,因为她知道,自己练过铅球、打过篮球,都被退回家了,这次再不行,就彻底没戏了起初,高凤莲因为没有经过系统训练,不要说练柔道的起源地难度动作,就是做一个深蹲动作,不用手扶其他物体都站不起来高凤莲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别人吃不了的苦她吃,别人受不了的累她受一个动作别人练10遍,她就练20遍、30遍,前滚翻、后滚翻、跌倒、爬起,每天重复上百次在教练的严格训练下,她的成绩逐步提高了,随后在山西忻县参加六省区举办的全国第一次女子柔道比赛中,她获得了72公斤以上级和无差别级两个第4名
高凤莲第一次获得女子柔道世界冠军是在1986年这年,第4届世界女子柔道锦标赛在荷兰马斯特里赫市举行,高凤莲在决赛中同东道主荷兰的玛尔约莱因·范厄南相遇,双方实力接近,相持不下在离规定的比赛结束时间还剩一分半钟时,高凤莲突然发力,把对手按倒在地,赢得胜利
奥运情结一直伴随着高凤莲上世纪柔道的分类80年代中后期,高凤莲是世界女子柔道大级别的保持者,到了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女子柔道虽然属于表演项目,她却输了,留下了遗憾1992年当女子柔道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时,伤病满身的高凤莲却退役2008年7月8日,北京奥运会火炬开始在呼和浩特市传递,个子高大的高凤莲作为第24号火炬手,一亮相就被观众们认了出来她激动对记者说:“没有在自己事业的巅峰时期为祖国赢得奥运会奖牌,太遗憾今天能担任北京奥运会火炬手,我也满足了”
出众的身材引起了周围人的关注,就在这一年,高大的高凤莲被推荐到自治区女篮集训,练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她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动作不灵活,奔跑速度也慢,教练直接告诉她不适合当篮球运动员,随后推荐她到巴彦淖尔盟(现巴彦淖尔市)体柔道怎么练校练习铅球干惯了农活的她,扔这样一个“铁疙瘩”,自然不在话下,可还是不适合年少的高凤莲无可奈何地回到了老家,村里人背地里说她就是一个“修理”地球的命,好不容易出去了,还让人家退回来了,白长了一副身材高凤莲无可奈何地跟随父母又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乡村生活
高凤莲后来回忆说:“我当时有一些伤病,对参赛并没有太大影响,没有人怀疑我的夺冠能力但是,从锻炼新人角度考虑,就把比赛机会让给年轻选手,就做她们的陪练”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
命运之神又向高凤莲伸出温暖之手两年后的一天,巴彦淖尔盟体委通知她到内蒙古女子柔道队集训,正在地里干活儿的高凤莲以为又是去见个面就回村里了,根本没当回事女子柔道队的教练是董雅臣,柔道信息看着眼前的这位朴实的农家女孩,总想帮帮她,检查了她的各项体能指标,摇了摇头:除身体高大外,其他条件都不是很好,腿部力量弱不说,爆发力也差,动作还不灵活高凤莲着急了:“教练,我是农村来的,吃得了苦,您说咋练就咋练,我听话”
1991年,高凤莲结束11年辉煌的柔道生涯,隐退幕后做起了陪练工作,甘做人梯,为年轻运动员默默奉献,“凤莲精神”也在中国女子柔道队得到了薪火相传,这也成为她们比赛多年不败的直接原因获得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子柔道75公斤以上级金牌的庄晓岩,她的陪练是孙福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孙福明成为该项目冠军得主,她的陪练是袁华……
高凤莲一直牵挂着自治区柔道运动在自治区第十二届运动会的柔道比赛期间,她静静地坐在柔道的发展场边观看,一场比赛也没有落下
2005年,高凤莲在《北方新报》看到寻找爱心妈妈的消息,她当即学习编织毛衣献爱心
在中国女子柔道队,队员们几十年来一直奉行着“乐于奉献、团结向上”精神,她们把这种精神称为“凤莲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女子柔道队员们向国内外赛场冲刺
农村姑娘高凤莲特别能吃苦,也特别率真她经常对教练和队友们说:“大草原给了我强壮的体魄和粗犷的性格,要不是练柔道,自己的这份力气只能用在庄稼地里为了柔道运动,我别无他求”
高凤莲在赛场上顽强拼搏、力克群雄的形象,时至今日依然让人们难以忘怀高凤莲退役后,抱着“做个有用的人”的信念,20多年来,乐观面对伤病的困扰,当过自治区体委副主任,做过保险公司业务员,念念柔道的培训不忘柔道运动,处处留心慈善事业,再次赢得了人们的赞誉
做个有用的人
2000年,高凤莲从体委退职后,丈夫的身体也有大的好转,她也有机会走向社会这个时候的高凤莲浑身卯足了劲:“我终于能做些工作了,这些年来,政府给予我的太多了”
“再不做点事儿,就对不起国家了”——她感恩政府的关心,从未停止再为社会做贡献的冲动
1992年6月,高凤莲被任命为自治区体委副主任,由于自身伤病的困扰和丈夫身体欠佳,自治区政府牵挂着她的伤病,并没有给她安排实质性工作,相反还给她提供了固定的月工资收入,每年又配发5000元的门诊费,规定住院费用给予95%报销,还解决了她丈夫的工作以及父亲、妹妹、弟弟的城镇户口,又给她提供了宽敞的住房,为的是更好地照顾她每逢秋收季柔道的培训节,高凤莲都要抽空回家帮父母干农活,割麦子、脱粒、扬场等农活还是那样熟练,一点儿也不陌生到晚上,还和乡亲们拉家常,讲讲外面的世界,和父母一起烧火做饭……
高凤莲在某国际比赛现场瞬间
□本报记者刘生荣
19年10月,第6届世界女子柔道锦标赛在贝尔格莱德举行开幕的头一天,高凤莲在72公斤以上级比赛中,为中国队夺取了第一枚金牌,也是她连续第三次获得世界锦标赛这一级别的冠军在晚上的决赛中,高凤莲碰上了“老冤家”西格蒙德,两人在国际比赛中常有遭遇战,彼此十分了解高凤莲利用对方害怕的心理,抢占有利位置,频频出击西格蒙德则采取巧妙的防御和躲闪战术,使得高凤莲无法使出“外卷入”、“袈裟固”和“舍身挂腿”等绝招双方激战了10多个回合,柔道直至终场都未能得分最后,裁判以高凤莲积极进攻而判她胜利
1984年,第三届世界女子柔道锦标赛在维也纳举行高凤莲和教练风尘仆仆来到这座美丽的城市时,才发现带的比赛鞋竟是“一顺脚”的,教练慌忙叫人到商场去购买,高凤莲安慰教练:“放心吧,就穿‘一顺脚’的鞋,不怕,我这脚板硬着呢”
走在大街上,经常有人认出高凤莲,要她签名留念,她总是有求必应,一个接一个地给乡亲们签名字那一刻,高凤莲全然没有世界冠军的模样,她的心已被浸润在浓浓的乡情之中,是一个亲切、朴实的邻家大姐
1979年,15岁的高凤莲身高已长到了1.83米,在一个拥有5个孩子的家庭里排行老三,几十斤重的麻袋包轻轻一甩便扛上了肩头,连村里二十几岁的小伙子都自叹不如
高凤莲非常清楚,柔道段位除了柔道特长外,自己没有什么特殊的技能她到处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经朋友介绍,走进了一家保险公司,成为一名保险业务员当记者问她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行业,高凤莲欣喜地说:“一开始对保险行业一无所知,经过了解,觉得保险行业对个人、对社会都是非常有益的利用自己的名人效益,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能成为国家的负担”从那以后,高凤莲每天奔走在各单位之间,竭尽全力为保险公司和投保的顾客服务,业绩十分突出“从迈进这个行业那天,我终于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了”
高凤莲与她的教练董雅臣在一起
比赛回来后,内蒙古女子柔道集训队解散了,高凤莲只得再次回家临走时,教练语重心长地说:“比赛机会有的是”并勉励她不要放弃这项运动,还给她制柔道段位定了一套详细的训练计划此后的两年时间里,她按照教练的计划,每天清晨在自家院子里或农田里,不厌其烦地重复着单调的动作
刚走出家门,熟悉的人对她的身体状况很挂念,都劝她不能再玩命似的工作了,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否则后果会很严重可是,高凤莲觉得越重视伤病伤病就越来劲,觉得全身上下都是病,她干脆不去了,反而心情变好了,身体也舒服多了高凤莲说:“ 我现在一点也不理会伤病了,该干嘛干嘛在国家队训练时,一个上午没练好,中午饭就没脸去吃认为练不出成效,对不起国家给的那顿饭现在也一样,再不做点事儿,就对不起国家了”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哪家好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