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一代(女)太极宗师
(格尔达·戈德斯(GerdaGeddes,左)。照片为其女哈瑞特·德芙林(HarrietDevlin)所有/索非亚·德尔扎(SophiaDelza,右)。照片为纽约公立图书馆所有)
格尔达·戈德斯(GerdaGeddes)是在一个黎明与太极邂逅的。走在年上海雾蒙蒙的街道上,戈德斯看到一位中国老人在空地上缓慢而沉默地动作着。作为一名在挪威受过严格训练的现代舞舞者,她立刻被这场面迷住了:“我一边看着,一边感觉到仿佛冰与炭在我的脊柱中上下涌流……我当时意识到,这就是我一生所寻找的东西”。
巧合的是,戈迪斯并不孤独。同一年的上海,索非亚·德尔扎(SophiaDelza)——一位颇有建树的美国舞蹈家兼编舞师——也在学习太极。如那时绝大多数西方人一样,二人此前从未见过太极,却迅速地发现了它的价值所在。
在反抗种族与性别差异的时代背景下,戈德斯与德尔扎分别向太极大师拜师学艺,之后,又将中国武术分别带回了自己的国家。这两位女性如同明镜般相互观照,共同扮演着将武术带进西方的先锋角色,又几乎同时被湮没于历史。她们将太极传播到中国以外的地区,并且最终使它成为了一种蓬勃发展的世界文化。
今天,太极已经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武术之一,每天世界上都有数百万人练习太极。太极为各种文化、各个年龄群体所广泛接受,更多地是由于它对身体健康的益处,而不是实战功用。因而,人们也常常忘记,太极诞生之初便是一种战斗的艺术,是中国功夫下的一条支流。
太极拳本身便有“始初、终极的拳术”之意。它的起源至今众说纷纭,最有可能的一种说法是在数百年前由中国的道士创始。在那个混乱暴力的历史时代,人们需要武术用以防身。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太极本身也渐渐变成了一种“柔性”的武术,借助敌人的力量来打击其自身。
太极拳强调缓慢的动作、呼吸的控制和“气功”的修炼,这使它有些独立于“武术”的分类,作为一种保健活动而广受喜爱。近年来,有人认为很多功夫套路已经逐渐和现实脱节,但太极拳在21世纪仍旧魅力不减,尤其是近年来的研究愈加证实了它对健康的益处,这也是太极拳爱好者们一直宣扬的。
正如武术史学家本·贾金斯(BenJudkins)所言,“一百多年来,太极拳的医学价值在西方被不时讨论。最近,医学家们终于对此进行了系统性的试验,认为太极对许多(多数为慢性)疾病的康复有所助益”。
(正在打太极的索菲亚·德尔扎。底片为纽约公立图书馆所有)
近年来,临床研究也证实,太极拳的确对健康有诸多益处,包括减轻心脏病风险、减小心理压力,以及增强老年人体质等。去年,《英国运动医学期刊》(BritishJournalofSportsMedicine)甚至建议医生可以为糖尿病、关节炎等疾病患者开出练习太极拳的“医嘱”,这也证明了太极拳的助益。
“一切都说明太极与当下的时代相联系”,《内家拳》(NeiJiaQuan:InternalMartialArts)的作者杰斯·奥布莱恩(JessO’Brien)表示,“螳螂拳可能不是对每个人都那么有效,但对大众而言,练习太极很有益处,能够修养身心”。
与太极在今天的流行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德尔扎与戈德斯所身处的历史语境。她们在半个多世纪以前便意识到了太极与时代的相关性,以及它对健康的益处;也是她们,最终却被遗忘在了武术史男性叙事的过程里。
德尔扎与戈德斯都在20世纪40年代晚期来到中国。而在此之间,她们的生活已是丰富多彩。
德尔扎出生在布鲁克林的一个波西米亚家庭,深受艺术和自由主义影响。她受到现代舞的专业训练,又前往巴黎求学。之后回到纽约,开始了她横跨舞台与银幕的演艺事业。年,她与詹姆斯·卡格尼(JamesCagney)在百老汇戏剧《痴人大秀》(GrandStreetFollies)上对舞;随后又在纽约多个著名戏院进行单人表演。年,德尔扎跟随丈夫一同来到上海。很快,她便成为了第一个在中国戏院表演,并且在舞蹈学院授课的美国舞蹈家。
索非亚·德尔扎。照片为纽约公立图书馆所有
戈德斯出生于挪威上流社会。和德尔扎一样,她从小就开始接受现代舞训练,后来师从饱受争议的精神病学家威廉·赖希(WilhelmReich),于奥斯陆大学研习精神治疗学。年轻的戈德斯曾经加入反纳粹占领的行列,经历了一系列不同寻常的际遇之后,她躲在一车木材中间,逃到瑞典。
年,她随丈夫一道来到上海,希望将自己在舞蹈和心理治疗方面的研究相互结合,创造一种利用生理动作进行精神治疗的方法。当戈德斯在黎明偶遇那位太极老人时,她知道,自己不需要再去发明某种体系,因为中国人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开始实践了她的理想。但尽管如此,西方女性学习中国武术的概念在当时也是前无古人的。
“这些中国男性曾经对我非常不满,因为那时候,女人是不能学太极的”。戈德斯后来解释道,“那时候,很多女性还有缠足的习惯”。
面对中国武术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规矩、语言的阻碍,以及国内的紧张局势,戈德斯和德尔扎还是想尽办法跟随中国武术大师学习太极。德尔扎师从吴派太极大师马岳梁于上海学艺,后来回到纽约发扬这门艺术;戈德斯则跟随蔡鹤朋在香港学习杨氏太极拳,随后回到英格兰从事教学。此时,十几岁的李小龙被叶问的咏春学校所拒,理由是他带有四分之一欧洲血统。因而戈德斯和德尔扎的拜师之举,在当时社会也显得格外不寻常。
(索非亚·德尔扎登上《大众机械》杂志年10月刊)
回到欧洲,戈德斯推广太极的努力起初并不被理解和接受;而德尔扎选择在纽约的高端场所展示这项艺术,这个举动立刻受到了欢迎。
年,德尔扎在现代艺术博物馆公开示范太极动作。贾金斯认为,这是武术文化在美国传播的里程碑事件:“年,还没有人在美国展出或表演过任何形式的中国武术。绝大多数美国人最接近武术的时刻,可能就是在农历春节的街道上瞥见舞狮,或者在大学举办的所谓‘国际节’上看看中国学生的简单表演罢了”。
这场示范表演引起的鍖椾含涓鍖婚櫌閮芥槸鍋囩殑鍖椾含鍝鍖婚櫌鐧界櫆椋庣湅鐨勫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