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

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obliterans)又称伯格(Buerger)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以肢体远端中小动脉和静脉炎性病变为特征的血管闭塞性疾病。主要侵犯四肢血管,尤以下肢为多见。

临床表现:常见于青壮年男性,下肢尤其以左下肢好发。早期,患者觉患肢发凉,麻木、刺痛感或烧灼感,走路时小腿酸胀、易疲劳,足底有硬胀感。随病情进展,患者出现持续性肢体疼痛,休息痛和静息痛明显,夜间痛更甚。足背动脉搏动消失。晚期,若受累动脉完全闭塞,患肢可发生溃疡或坏疽。

常规治疗:首先应消除促使动脉供血减少的因素。其次主要以药物治疗,其中包括:血管扩张剂、血浆增容剂、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生素等。如果疼痛显著者可应用止痛剂。

以上是现代医学对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的简单概括。中医学对本病治疗有长久的历史,而针灸疗法对本病有着特殊的疗效,下面就着重介绍一下针灸对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的诊治。

本病与中医文献中记载“脱疽”相类似。如《外科启玄·脱疽》记载:“足之大指、次指,或足溃而脱,故名脱疽,是脾经积毒下注而然,赤色,先肿痛及不痛。……若色紫黑者急斩去之,如黑上至踝骨不治。”宋代陈自明《外科宝鉴》记载:操江都张衡山,左足次趾患之痛不可忍,急隔蒜灸三十壮,即能举步。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记载:一男子,近5旬,右小指初生如粟米,渐成白泡,三日始痛,请治。头已腐烂,一指红肿,此脱疽也,随用艾火名灸十三壮,如火痛乃止又用针刺灸顶……。后用十全大补汤加山萸、五味、麦冬等药调理数月余而愈,此疽若不针灸发泄毒气,……再加峻药功利,必至伤其正气。明代汪机的《外科理例》记载:针灸合并中药治疗脱骨疽15例,如一人足趾患大痛,色赤而肿。隔蒜灸之,痛止,大黄而溃,更以仙方活命饮而愈。

以上的古代的病案记录表明针灸疗法对脱骨疽有明显的疗效。因为针灸能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温经散寒,健脾利湿,活血止痛,特别是灸法有补元气壮阳之功效。《外科宝鉴》记载:治疽之法,灼艾之功,胜于用药。

中医对脱疽的认识,不外乎寒凝阻塞经络;心肾不足,元气大虚,肝木失养,脾湿下注和情志关系所致,其病主要与心、肾、肝、脾四经和本经脏腑有关,故治疗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温散寒邪,养心血,补肝肾和健脾利湿为主。

常用穴位及功用如下:合谷和足三里为手足阳明经穴,二经多气多血,用热补再加温针能通经气,活血脉;内关为心包络穴,能补养心血;三阴交为三阴经交会穴。补能健脾养肝补肾,用平补平泻手法有;利湿之功;太冲,行间为肝经经穴可疏筋而养肝木,配合胆经足临泣效果更佳;太渊为肺经原穴,因肺朝百脉,故补太渊再加上三焦经的外关穴能通经气养血脉以达气行血行之力;补肾经照海穴,有补肾阳之效,以上穴位组合再配合灸法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可提高疗效缓解症状,快速解除病人的痛苦。

供稿:针灸一病区,关卫

编审:赵贵捷,张丽丽

搜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youwang.com/rddw/1029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