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研少年儿童业余柔道训练心理特征

医院订阅哦!

在当今激烈的高水平竞赛中,如何培养柔道运动员高度抗干扰的心理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成为当前柔道运动训练的重要课题。由于少年柔道运动员运动年限短,而且身心发展还未成熟,其心理特点是情绪体现强烈,情感内容丰富。在临近比赛时,心理活动易受波动,心理的不稳定往往对比赛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对于少年柔道运动员赛前心理水平的研究以及找出影响心理水平的因素及克服和消除心理的办法尤为重要。

一、心理训练的概念和作用“心理训练”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本性特征施加影响,使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并为更好地参加训练和比赛,争取优异成绩做好各种心理准备的过程。心理训练是运动训练的组成部分,在双方身体、技术、战术等训练水平相当的情况下,运动员心理因素往往对比赛胜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心理训练的主要作用就在于促进运动员心理过程的不断完善,形成柔道运动所需要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获得较高水平的心理能量储备,使运动员的心理状态适应训练和比赛的要求,为提高运动战术水平、形成最佳竞技状态和创造优异成绩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二、儿童柔道运动员的心理特征1、心理特点柔道运动员一般是从8~10岁开始训练,经过2~3年的训练,对柔道训练运动能有一定的认识,身体发育到一定的程度。这一阶段儿童的心理在整个心理发展阶段上占有特殊重要地位。据研究,12岁前后儿童的大脑神经细胞的分化机能达到了成人水平,不仅能感觉到柔道运动直观的外部特征,而且也能把一些一般外部规律和本质特征联系起来进行逻辑加工。由于他们的关节、肌肉运动感觉得到了高度发展,才能在比赛中全方位展现战术应变能力的强势,不失时机的寻找进攻空隙,充分利用快速多变的脚步移动和抢抓有利“把位”,巧妙的利用各种技术动作将对方摔倒,创造更多的得分机会,最终取得比赛胜利。2、儿童柔道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儿童从事体育运动的动机与兴趣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由低到高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从儿童初期从事运动到高水平,动机与兴趣的改变,一般要经过3个阶段。(1)初期阶段。儿童最初参加体育活动,他们的兴趣和动机具有直接性质。表现为对运动活动的广泛兴趣爱好,不加选择对什么都想尝试。并没有参加专项运动的真正愿望,多是受周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父母、教师或亲友影响,而不是普遍尝试后的选择。(2)运动专业阶段。随着体育知识的学习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儿童对从事体育方面的认识加深,对运动的激烈性、紧张性积累了一些丰富的情感经验,并具有一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对柔道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专业化的选择,从而通过训练达到较高的运动技术水平。

(3)高水平阶段。在这一阶段,对所从事运动的动机有明显意义上的认识。此时,已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运动技术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比赛中创造优异成绩,为集体争得荣誉已成为他们的愿望。

(作者:海淀区重竞技体校教练-张海峰)

三、儿童柔道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内容

心理训练大体分为一般心理训练和准备具体赛事的心理训练。1、一般心理训练。一般心理训练是一种长期的,持续不断的心理教育过程。也可以说是儿童运动员从接受启蒙训练开始,一直到其运动员生涯的结束为止。一般心理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改善运动员各种心理过程以及个性心理特征,确保最佳竞技状态的获得。一般心理训练就是要在运动员整个运动经历的全过程中,贯穿到每一次训练课上。儿童柔道运动员一般心理训练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培养和提高运动员对柔道运动训练的兴趣需要、动机、性格、气质等个性特征。②熟悉各种对战方式,形成和完善对该项运动具有重要意义的专业化应对能力。③培养和提高运动员的注意力和对抗的自我控制能力,以便把柔道运动的“快、猛、狠、准”的特点很好的表现出来。④提高和完善运动员的身体记忆,以及迅速、准确、灵活的操作能力和运动表象训练能力。⑤发展和完善柔道所需的情绪,意志特征,特别是关键时刻的情绪自我控制调节以及勇敢、果断、顽强、自制、镇定要夺取胜利的意志品质。2、准备具体比赛的心理训练。准备特定的、具体的比赛心理训练也称为短期心理训练。这是一种针对性强、时期较短的一种心理教育手段。这种心理训练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运动员在比赛期进入最佳竞技状态,发挥最高的竞技水平。儿童柔道运动员准备具体比赛的心理训练的主要内容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适应儿童运动员竞赛规模的动机训练。②适应比赛环境条件的心理准备训练。③适应比赛时各种人际关系和社会心理特征训练。④适应比赛时所需的适宜的激活水平的激发,控制和调整训练。⑤关于比赛时战术思维模式和战术思维灵活性训练。⑥适应和排除突发事件的心理应激训练。四、儿童柔道运动员常用的心理训练方法1、认知训练。教练员通过讲解战术理论,使运动员对训练的目的、任务、方法有明确的认识,产生训练的自觉性,进而自觉地接受教练员的科学训练程序,使意识和表象更有效地统一起来。实践中要根据不同训练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认知训练。针对儿童运动员兴趣性强、注意力差的特点,诱导其对训练产生兴趣和建立正确的动机。2、念动训练。教练要求运动员通过自我默念,有意识地想象某一战术动作,使头脑中出现该动作的表象,并用脑来实践这一动作。实践中要注意不同训练阶段的神经机制特点。初学的儿童兴奋过程易扩散,内抑制差,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重点培养的儿童运动员应具备兴奋过程中,内抑制强,情绪稳定等特征。调节控制运动员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助于提高念动训练的实际成效。3、意志训练。教练员通过启发和讲解,使他们明确训练和比赛目的,使之自觉地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激励其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顽强拼搏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以超人的自制力控制情绪。意志训练的具体方法之一是安排“反向”练习,即在练习者意愿相反的方向上安排训练。如疲劳想休息时继续练习,不愿意跟某个队员配合练习就安排专门的练习等,有意识地给学员出难题,不随他们的心愿,不让他们感到舒服。另外还有适应性的训练比赛,如比分落后、领先相持的训练比赛,裁判员漏判、错判甚至反判的训练比赛,根据比赛的程序、环境、生活、气候条件和体能要求等安排的训练比赛都能对学员的精神和意志进行磨练。4、放松训练法。运动员在比赛时经常由于紧张、焦虑而失败。实践证明,运动员优异成绩的取得和自身的最佳状态,经常是心理和机体融为一体时才能体现。儿童运动员由于年龄小,比赛中更易紧张,因此在比赛中使自己放松,并在心理上保持稳定,对优异成绩的取得是十分重要的。放松训练法,是一种以一定的自我暗示的调节作用和集中注意力,使肌肉和心理得到充分放松的方法。通过肌肉的放松和动员振奋,可以帮助儿童运动员根据实际需要来降低或提高自己的身心兴奋性水平,并有意识的掌握自我调整的心理战术。五、儿童柔道运动员心理训练应注意的问题1、由于每个运动员的心理特征有所不同,血型、气质、文化教育、智力和心理状态不同,因此必须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具体分析、精心设计,才能达到心理训练应有的效果。2、心理训练是儿童柔道运动员训练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于技术训练和体能训练中,这是一件复杂的工作,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在柔道运动中,对于高水平的运动员,能否在比赛中发挥优异成绩,主要因素已不是技术水平,而是心理素质,有专家认为高水平的柔道运动员在比赛时,其成绩约70%依赖心理素质,而只有约30%依靠技术。因此应根据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特征安排一定心理素质的训练方法,提高运动员比赛时情绪稳定性和注意力集中能力,使运动员能加强自我调控能力,克服紧张、焦虑、怯场的心理,发挥最好竞技水平。

(作者:海淀区重竞技体校教练—张海峰)

声明:如转载需作者同意

海淀体育为全民健身提供科学保障!长按







































白癜风饮食禁忌
白殿疯图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youwang.com/rdxx/1264.html


当前时间: